2月14日,武汉市政府下达最严“封户令”:不准出门,不准下楼,不准在院内锻炼式走路,通过网购或配送解决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物资采购问题。
2月18日,大家翘首以盼的武汉节后首场土地网拍宣告延期,所有地块均停止挂牌,再次出让时间待定。
武汉病了,何时能好?
买房这些人是这么想的……
冰箱里屯着粮,自己及亲人们身体无恙,就是眼下最幸福的人。
这些幸福的人呆在家里,胡思乱想着自己幸福的烦恼。
疫情来得太突然,好多人继续过着多人同居一屋的生活,因为生活习惯及需求的不一致,2室的觉得要是有个3室就好了,3室的觉得有个4房才够。1个卫室间的觉得双卫才能解决问题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此次疫情让更多人有了改善居住环境的切身体会。
前天,有朋友打电话,说这次疫情后想去周边看一下别墅,偌大的武汉,居然被一个新冠病毒弄得如此惨不忍睹,环境污染问题确是不容小视。
天天关窗闭户,渴望清新的空气,这个人的想法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一位更现实,“如果家里有院子、露台,这1个月还需要到处慌菜慌粮?自已种菜养鸡,就可以活很好。”虽然带着玩笑,但也是因疫情蹦出来的选择。 上面是新生出的改善需求念想总结。刚需买房者在想什么呢?他们似乎看到了买房时机!
刚需买房最在乎的就是价格,而现在是价格松动最有可能的时期。
一位地产业内人士回忆,自2000年以来,有两次绝佳买房机会: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人呆在家里不敢出门,北京市政府为了鼓励大家买房,首付都降到了一成。
第二次机会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楼市冰封,靠着四万亿刺激政策房价才开始反转;下一次机会在哪里?他预言,就是现在,后面加了一句:别问我为什么。
这人不说也很明了,楼市懂一点觉得他想要表达的就是危机下面潜藏的机遇。
苦撑的开发商
日子难熬
离湖北规定的最新一次复工日期临近,很多地方都做着复工前的准备。但从其他城市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
一位浙江老板讲述他的血泪复工史。生产流水线,少一个工种都不行,临到复工才发现工厂600个员工,外地人占三分之二。
老板花钱包车接员工,很多村里不肯放人。政府也有规定,如果复工,每个员工来杭州首先要隔离14天,复工了,有一个被感染确诊了,全部员工再隔离14天。这一来二去的费用不得了。更让老板纠结的:如果不复工,订单很快就转到了周边国家。如果复工了,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如果不能复工,一路上设关卡,运输都成问题。 单看一个企业,中间就有这么个环节让人想不到。开发商的线下复工路,不会比这个简单。
不仅如此,全国“停工令”再升级!包括河南、江苏、浙江、山西、山东等部分地区规定建筑企业疫情结束不得复工!
如近日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第10号)显示:
郑州重点民生工程(含市政重点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省市重点工程等)2月25日可以复工,一般民生工程(包括安置房等建设工程)3月6日可以复工。而其他工程(包括房地产等建设工程)需要到3月16日才可以复工! 更令开发商雪上加霜的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令楼盘销售遭遇寒流的同时,又恰遇今年的偿债高峰期。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至2019年底58家高收益开发商中,已有12家出现流动性减弱;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房企流动性将进一步减弱,融资需求将持续增强。
销售遇阻的同时,房企今年面临巨大偿债压力和财务成本支出。克而瑞报告显示,今年95家房企年内到期债券将超过5000亿元,较2019年上涨45%。从利息支出情况来看,根据2019年上半年70家房企平均融资成本和有息负债总额进行推算,这70家房企每月利息总支出就将超过350亿元。
恒大率先降价
抄底机会来啦!
很显然,应对财务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寻求有效的刺激手段加快去化速度。目前禹州地产、碧桂园、雅居乐等看准形势的开发商已开始动作频频。 近日,恒大多项促销优惠力度可谓空前:2月18-29日期间,全国所有在售住宅(含公寓、写字楼)享受75折优惠;3月1-3月31日期间,全国所有在售住宅(含公寓、写字楼)享受78折优惠……
而恒大集团“网上销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恒大“网上购房”3天以来,客户认购房屋47540套,总价值约580亿,认购最多的一个楼盘达到870套。
楼市懂一点认为,最先降价的开发商能够占尽先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率先降价的,可以刺激市场上的需求及时释放。等这波韭菜割完了,开发商资金回笼一部分后,市场就开始走向平稳了。
所以,楼市懂一点认为,购房者如果想买房,眼下正是时候。但一定要注意看,开发商是真降价,还是“玩套路”,多看多选择,尤其非品牌的降价盘,需要警惕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